【老照片故事】四牌楼东街口上的元宵店,我被挤得脚不沾地…
日期:2023-02-12 17:49:23 / 人气:176
大同古城是大同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,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明遗产,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、不可估量的稀缺资源。古都情结扎根于每个大同人的心灵深处。大同日报新媒体编辑部开拓新栏目《老照片故事》,以珍贵的老照片来讲述大同故事,留住古城记忆,记住大同乡愁。 光阴的故事里 尽是岁月变迁 在泛黄的老照片里 总有一段段美妙回想 老照片里记载着泛黄的故事 老照片里藏着每团体的机密 老照片里珍藏着老大同人的记忆 那些沿街的商店、银行 菜店、理发店里 已经容纳着老大同人的职场生涯 那些胡同、大院、街巷 排房、筒子楼 已经收纳着老大同人几辈人的 伟大生活…… 老照片故事 第五十期 讲述人 陈雁秋 元宵节到了,按常规是应该吃元宵的。可上世纪七十年代,物资极爲匮乏,大同市民的供给粮粗粮只占百分之三十五,一切的吃食都要粮票,基本就没有卖成品元宵的。有一年算是运气好,听说粮店里来了江米,我妈打发我去排队买了几斤江米。糯米磨成面,我妈就可以做元宵了。要说这做元宵的手艺,我妈还是我姥姥教的呢! 当年卖元宵的那座楼房 我记得很清楚,做元宵先要做元宵馅,把红糖加一点白面、加一点油和起来,要是碰巧有花生、核桃仁就可以放一点,芝麻十年九不遇也能碰着点。不过,说真的,花生、核桃别看如今满大街都是,可当年也是稀缺物品。把花生仁、核桃仁等在案板上碾碎,与红糖面一同和起来。不能软了,重复在案板上擀、轧,添加馅儿的密度。然后切成一厘米见方的方块,这馅儿就算做好了。要是哪年没买上花生核桃,就只能做红糖馅儿了。 大东街街口(西口,街南侧) 大东街街口(西口,街北侧) 把切成块儿的馅儿,放到漏勺里疾速过一下水,然后放在笸箩中的江米面里端着重复滚,滚得差不多了再下水过一下,重复屡次直至元宵大小适宜了。本人滚元宵的难点,第一在于馅儿不能软了,软了一着水就化了;第二在于滚得进程中沾水的水平,拿捏的不好,面的湿度大了,元宵不容易煮熟,面的湿度小了密度又不够,一下锅就化了,元宵就吃成了糖面糊糊。做一回元宵着实费事,头天白昼去五爱大队找磨面房排队磨江米面,早晨剥花生砸核桃仁,用水泡了去掉皮。元宵节的当天早早起来,做馅儿滚元宵。不敢做得早了,怕酸了、怕塌了,酸了就不能吃了,塌了就煮不熟。 做元宵也不是年年做,一是过于费事费事,要看我妈打工忙不忙,有没有工夫;二是要碰巧能买上江米。记得有一年没有买上江米,用黄米面做过一回,怎样吃都像是吃糕。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,街上偶有卖元宵的了。 高中毕业时的我 有一年买元宵的阅历让我难忘。那年,我大约是曾经上了高中,院里人通知我四牌楼东街口上卖元宵,我妈就让我去买元宵。买元宵的人那叫一个多,排了好几行队,排出好远。商店外地放着两个滚元宵的家具,的确是现滚现卖。做元宵的速度赶不上卖得快,排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排进了店里,还不时有人插队,次序变得混乱不堪。几行队伍前后的人们怕让人插队,都挨得紧紧的,我第一次觉得到被人挤得脚不沾地味道。这个印象太深入、太舒服了,至于事先元宵买了几斤、多少钱一斤、什麼馅儿,反倒毫无印象。 当年卖元宵的那座楼房,旁边是龙池饭店 如今近四十年过来,看着当年我拍的四牌楼那个卖元宵的楼房照片,你要问我是上面的哪一间店铺,我还真想不起来了。留在我印象中的就是里三层、外三层的排队买元宵的人群和被人挤得像照片的觉得。想想如今,想什麼时分吃元宵就什麼时分吃,想吃什麼馅儿、什麼口味的随意挑,真的是太幸福了! 陈雁秋 大同资深摄影人陈雁秋先生拍摄了很多大同古城老照片,作爲老大同人,他爲这座老城拍下很多珍贵的影像,爲我们记载下老街古巷的点点滴滴。同时,他也正在搜集整理老照片里大同人的故事。 下面这个中央您熟习吗?假如您与这个中央也有故事,等待您分享出来,请在留言区写下您的故事,或投稿给我们。 投稿邮箱:hy1200@126.com 筹划 贺英 责编 菅雨婷 审核 邓琳 监制 刘双英
作者:杏运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法治:《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...07-10
- 直达部委:2022年全国教育投资超过...07-10
- 新版国家“三大动物”名录公布,...07-10
- 携程宣布,所有员工将获得每个孩...07-10